为什么升入初中我的孩子就变了?
适应障碍是指当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非常强烈或变化持续时间太长久,人对环境的适应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新生面临着由小学到初中环境上的巨大变化,如果家长和学校不加以重视,不加强辅导,那么对于心理适应能力校差的学生来说,虽然程度各有不同,但患适应障碍的机会是相当高的。
一般来说,引起适应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种是急性突发事件,如各种天灾人祸;另一种是慢性持久的精神刺激,如长期家庭关系不和睦、人际关系不良、学习成绩低下等。这些事件作为应激源,都可导致适应障碍的发生。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适应障碍的发生一般是由慢性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但还有其特殊的具体原因。
1、初中生容易患适应障碍的原因。
小学到初中生活的巨大变化是患适应障碍的直接原因。小学到初中生活的变化,包括学习环境的变化、老师教学和自身学习方法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和自身所处地位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变化。其中,由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由于人际关系改变而在社会交往上变得退缩,由于自身地位的改变而变得抑郁、自卑,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初中生在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也部分影响着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身体形态。体内机能、神经系统和性成熟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辅导,也会影响着其他方面的适应。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导致其容易患适应障碍的根本原因。初中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上。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发展迅速,视听觉感受性均得到进上步发展;但是初中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绪和情感体验强烈;较重友谊,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而产生羞怯感,控制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强; 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都相对提高,对长辈和教师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意志的坚持性不足,表现出脆弱性,自我调节能力不完善。初中生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导致其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但却不会主动向长辈求助,所以当其心理上存在困惑烦恼时经常难以得到及时疏导,最终发展成适应障碍。
外界刺激多元化,而初中生辨别能力差,也是导致其适应障碍的部分原因。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外来文化、观念冲击着传统社会的认知模式面对这些刺激,初中生由于其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中冲击面前常显得不知所措,可能表现为对成长的恐惧。
初中阶段开始出现的家庭关系“代沟”,是学生遇到适应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开始企图摆脱父母的束缚,以口头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成人。因此,当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为了维护其自尊而不会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观察不够细致,则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2、对初中生适应的教育措施
对于包括适应障碍在内的任何一种心理疾病,其教育措施首先都应该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而要做到预防为主,就必须“从小抓起”。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第一,从小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知和自爱。通过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其当目标与现实发生发生矛盾时及时地、较好地调整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爱惜、保护自己。自爱可以使学生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自暴自弃,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第二,让学生学会真诚、学会欣赏。只有真诚和欣赏才是打开人际交往的金钥匙。当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时,他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而且他还可以借此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快建立起交往圈,这可以帮助他很快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一些不适应。
第三,从小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可以让其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抗争到底,争取最后的胜利。从小培养这些良好的品质,能够帮助初中生在面临各种变化、困扰时较好地面对困难,通过个体的自我调节或朋友的支持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