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衰”的防治
“早衰”是指未老先衰,即未到老年(60岁以上)就出现衰老的征象,故又称之为“早老”。早衰早老的结果往往是早亡早夭(夭折、夭殁、夭殇)。
早衰之病证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黄帝内经》对衰老征象曾作过具体的描述,如“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天癸竭,精少”,“筋骨懈堕”,“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好卧”,“皮肤枯”等等。60岁以上的人出现这些老态是自然的,我国将45~59岁称为老年前期,因此,45岁以前出现衰老征象就称为早衰。根据《内经》记载,女子三十五岁,男子四十岁就开始出现衰老征象。因此,按照中医学“治未病”的一贯思想防治早衰,应在衰老萌发之前,即在三十岁左右应当注意,《内经》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即二十四岁就到了生长发育极点,也是衰老的起点。在起点之
前就防衰老,可能意义更大。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认为导致早衰的原因是:饮食起居无常,耗伤肾精。
1.肾气亏损: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房劳伤肾,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因素。
2.脾胃虚弱:脾胃久不愈,必然导致肾虚,引起早衰。
3.气血郁滞:若人之精、津、气血郁滞,易致早衰,折人寿数。
【诊断关键】
未到老年便出现衰老的征象,如精神耗减,肢体懈堕,面焦色败,头倾目眩,发白牙落,寐少健忘;哭号无泪,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无声而蝉鸣,寐则涎溢,溲不利而自遗,便不通或泄,昼则使人瞌睡,夜则独卧惺惺;未风先寒,未暑先热,食则易饥,饱则难化;易于伤感,孤寂郁闷,等闲喜怒,性情不定等等。但须排除生理性衰老,即6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衰老征象,以及虚劳、肺痨、郁证所出现的虚证及情志不舒一类病证。
【辩证施治】
1.脾气亏虚
主症:面焦,发鬓斑白,头发脱落,皮肤枯,肌肉消瘦,可兼见舌淡苔白,脉缓无力,面浮肢肿,精神困乏,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腹胀肠鸣,便溏或泻或便意频频。
治法:健脾益气。
处方:脾俞、章门、中脘、天枢、大横。
操作: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
加减:食少纳呆加足三里,用补法留针20分钟。
中药: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2、肾阳衰弱
主症:精神耗减,面皮早皱,发落齿槁,两鬓早白,阳痿不育,性欲减退,乏力倦怠,腰脊酸软,动则气喘,视听失聪,夜尿频多,舌质淡白或略黄,脉沉弱。
治法:温肾壮阳。
处方:肾俞、命门、关元。
操作:用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可灸。
加减:动则气喘加肺俞,用补法留针20分钟。
中药: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3.肾阴耗竭
主症:面色憔悴苍老,形羸体枯,发焦早白,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寐少健忘,五心烦热,走路腿软,腰脊酸楚,多梦遗精,半夜咽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育阴。
处方:肾俞、太溪、水泉。
操作:用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
加减:多楚遗精加精宫、中极,用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
中药: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4.肝郁血瘀
主症:孤僻抑郁,闷闷不乐,或性情不定,喜怒无常,形态衰老,暮气沉沉,或有肋痛,或有腹胀,或有胸闷,或有癥瘕痞块,神情呆滞,时有叹息,面色晦暗,或见黑斑,或肌肤甲错,面色无华,舌质红有瘀点,脉涩结。
治法:疏肝活血。
处方:肝俞、膈俞、期门、太冲。
操作:用捻针泻法,留针10分钟。
加减:胸闷、腹胀加膻中、公孙,用泻法。
中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甘草)
【单方验方】
1、噙化人参:(《清代宫廷医方》)每次用人参1.5克至3克噙化,有补元气,调五脏,抗衰老之功效,尤对肺脾气虚,短气懒言,心悸怔忡之症,以及久病体弱易于感冒相宜。据载乾隆、慈禧每日噙化人参一钱,他们寿享遐龄,或当得助于此。
2、服黄精法:(《圣惠方》):黄精根茎不限多少,细锉,用流水去掉苦汁,九蒸九曝,食之。或阴干捣末,每日水调服,任多少,忌食梅实。一年内变老为少《永乐大典》载有服黄精轻身延年的事例。
3、蒸脐治病法:(《针灸大成》):用五灵脂、青盐、乳香、没药、夜明砂、葱头、木通、麝香,为末放于脐内,上盖槐皮,以艾条灸之,可使“百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
4、苍桂粉敷脐法:(《养生寿老集》):用公丁、肉桂等研末,填入脐中,外以胶布严封,每二日换一次,每年秋末用至次年初春。有壮肾兴阳、振奋元气之功效,对阳痿早泄、不育不孕、易感外邪、气短喘咳、食少腹泻等症,均有较好疗效。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之早衰者,坚持应用,久必见功。
5、耳针疗法
取穴:心、皮质下、额、枕、神门、脑干。
操作:每次取3~4穴,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
【预后及防治】:
1.注意房室节制,不可过劳伤肾。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规律的生活有利于脏腑功能的和调及气血的周流
3.精神乐观,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4.早衰兼有他病者,要积极治疗他病,因早衰易致他病,他病又可促成早衰。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配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养生论》:“气化为血,血复为气。气血者通于内,血壮则体丰,血固则颜盛,颜盛则生合,若血衰则发变,血败则脑空,脑空则死。”